宣讲背景
2020年3月29日14:30,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丰富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组成高校大学生抗“疫”志愿宣讲会“云上相守,同心抗疫”系列宣讲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在学院党委鼓励、学院领导支持下,我院硕士1902党支部积极响应。在党支部书记孙静竹组织下,支部21名党员同志齐上“云上相守,同心抗疫”一节课,认真学习了新冠疫情之下社会治理的故事及相关政策。
对于身处疫情中心的学院研究生而言,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之时,我院研究生同样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了这场抗“疫”战争,在自发开展的抗“疫”志愿系列宣讲活动,我院学生与来自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多个学校超过740名的党员学生一起,汇聚抗疫共识,产生和声共振,为抗击疫情贡献青年力量。宣讲会开始后,主持人介绍了本次宣讲活动的主题、参与院校及来自不同高校的6位讲师,宣讲活动正式开始。
宣讲内容
来自浙江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讲师钟翼率先开讲,为同学们带来了《进退有据,战“疫”里的中国速度》主题宣讲。钟翼以本次疫情中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为切入点,对我国在战疫过程中表现出的多元“速度”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了这令人羡慕的中国速度背后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制度的强有力支撑;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彭睿以《从新冠疫情看我国应急管理制度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为题,联系2003年非典疫情与本次新冠肺炎,分析了我国应急管理制度体现的治理效能,提出应不断保障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在实践中完善与进步,有依据、有速度、有效果、有信心,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南京大学博士生讲师团讲师申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宣讲团讲师张重庆、浙江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讲师耿昊分别以疫情中环境安全保护、疫情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疫情防控中的精准扶贫等视角出发,分析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地方政府密切配合下,抗“疫”一线体现出的中国治理与中国特色。
我校优秀博士生宣讲团讲师刘威则从疫情取得的成就中剖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作了《全民战“疫”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主题宣讲。作为来自全国疫情中心的武大学子,他动情的为我们讲述了那些发生在武汉、武大的温暖,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优势,那是“壮士断腕,果断封城”的党的集中领导优势、“全国同心,八方驰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与“群众参与,全民抗疫”的密切联系群众优势。
支部感想
今日,我准时收看了“高校研究生理论宣讲团联合开展抗疫志愿”直播。
十分很庆幸有这样的直播形式,让我知道了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党员不止身体力行地做着抗疫志愿者的工作,也全力在宣讲和鼓舞身边人参与志愿工作当中。我敬佩她们,也向她们学习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是清华大学的一位2019级的博士师姐。这位博士师姐结合专业知识,为我们介绍了防疫中的地方的应急管理体系,也坦言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中地方暴露出的应急管理措施不足。这不仅让我想到了自己的专业,作为一名公共管理专业学生,需要有公共情怀和担当。结合专业理论,我也在思考公共卫生领域未来的长足发展。
这次疫情是不可磨灭的记忆。我希望我自己能够在经历中获得启发和有所成长。
——欧阳巧玲
在此次“云上相守,同心抗疫”宣讲中,收获满满。各大高校宣讲团队从不同的视角带来的“战”疫的思考:
《为民生·战必胜——织密疫情防控网,守住环境安全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志向与决心;
《全民战“疫”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让我学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全民战“疫”中的彰显;
《疫情防控不能松,小康步伐不能停》中坚定在疫情期间要做到攻坚克难完成任务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复工复产、重点项目、扶贫滞销、保障春耕),政策不撤、责任不撤、人不撤,严格考核开展普查(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保持我们的小康步伐不停歇;
《从智慧治理看疫情防控——未来治理引擎的驱动力量》我欣喜于和惊叹于智慧治理的“快、准、稳”,智慧手段驱动未来治理引擎:赋能的运用(平台直播 慕课 腾讯会议)
最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这次疫情是对外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刘家红
云上相守同心抗疫六位宣讲师对战“疫”中社会治理的现状进行梳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我国的应急管理较之于17年前的非典,更有速度,更有效果,更让民众充满信心。尤其是智慧手段在此次疫情中的反应,浙江的健康码、疫情地图等数字化治理开国内之先河,智慧手段的“快”“准”“稳”给此次疫情的防控争取了宝贵时间。而如今坐在家里听着网课的我们同样是智慧手段的受益者,期待智慧治理能够让我们尽早回珞珈,欣赏落樱缤纷的春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也希望能够以所学的知识贡献应有的力量。
——邓雨芊
春节前后,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热爱的这片土地遭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三千多个死亡病例的背后,是三千多个家庭的破碎,这着实令我们痛心。同样,这场劫难也是十几亿人乃至所有地球人共同的灾难。我们感到欣喜地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地努力中,中国人民挺过来了,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呈现加快恢复的态势。这其中,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医护人员的昼夜拼搏、人民的积极配合成为疫情“大考”题目的最优解。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但我们更应当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补齐疫情防控中的短板和不足,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江云林
今天下午通过观看《战“疫”中的社会治理》专题宣讲,我聆听到了许多疫情中感人肺腑的故事,也更加系统地理解了此次中国政府在此次疫情中的举措,深深地为我国的制度优势而感到自豪。其中,我对钟翼讲师以及刘威讲师的宣讲印象最为深刻,他们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对内,我国积极采取封城措施、紧急调配物资支援疫区,全国各地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才有了今天积极向好的防控形势。对外,我国积极展现大国担当,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防疫经验,交流研究成果,在当下境外疫情蔓延的紧急态势下,积极援助其他国家,帮助其战胜疫情,展现了我国的大国风范。在此次疫情防控战中,我们的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对抗病毒,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新冠肺炎的来势汹汹,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大考,我们既要积极采取措施,交出满意的答卷,早日成功战胜疫情,也要吸取此次的经验教训,提升政府效能,推动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后,病毒无国家,人类命运是共同体,希望全世界能苟合作早日战胜疫情。
——肖丽芬
这次战“疫”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奋战在第一线,来自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默默的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点燃希望。疫情给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医疗卫生制度的健全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我们党在这次疫情中,以中国速度让世界叹服,以中国担当让世界信服,我们党事中带领全国人们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紧跟党的步伐,做一名有担当的大学生!
——刘亚南
这场疫情阻击战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本场宣讲活动让我们领略了迅速、加速、慢速的‘中国速度’,应急管理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效能和制度优势,环境保护视角下疫情防控的要求与数字技术带来的智慧治理转变。科学理性的分析,热情专业的分享,不断激励着我们青年一代勇担重任、不负使命!
——刘鑫
全民战“疫”,无疑是对中国制度的一次大考。中国制度在这次14亿国人的全民战“疫”中得以全方位展现,其彰显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效率,则是中国制度优势的最好证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全域一张网”,人民群众以自身力所能及的方式积极战“疫”。在战“疫”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充分传递出我国坚定的政治决心、战“疫”的必胜信心和高度的制度自信。
面对疫情,医务人员、疾控工作者、媒体工作者都是勇敢的逆行者,他们或救死扶伤,或记录现场的勇士,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是真相的探寻者,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者。他们就是疫情面前的最美中国人!
火神山和雷神山,被一群基建狂魔火速砌成。四面八方的白衣天使,筑起抗击疫情的坚实壁垒。他们在一线,他们敢于在一线。又是什么样的信仰让他们无畏逆行?因为有一种力量,就叫爱。有一种信仰,就叫希望。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退缩,从来不是我们国人的性格。我们拥有力量,我们必定胜利!
——彭晓艳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全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疫情是一场大考,将中国速度淋漓展现:迅速,战“疫”前线争分夺秒;加速,战“疫”驰援一呼百应;慢速,战“疫”后方以静制动。而这令人惊羡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制度的强有力支撑。广大青年学生也正以“每临大事有静气”的方式,扎根战“疫”后方,与时间博弈,与未来赛跑,等待着厚积薄发时,为国许芳华。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积极成立工作组、在全国范围内调配医疗救援资源,充分彰显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强大作用。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事件的对比,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运转、在实践中完善与进步,将应急管理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总结而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有依据、有速度、有效果、有信心,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吴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