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学院主办、政治学人协会承办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及就业经验座谈会”在332会议室举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信息服务司数字农业及农业产业专家梁威受邀向外交学等专业的学生做了专题报告。学院国际关系学系主任冯存万老师,学院学工办主任张亮老师出席。梁威的报告主题是“在发展中国家扶贫——国际组织工作经验交流”。
冯存万老师首先介绍了学院外交学专业的建设渊源和发展理念,指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类挑战层出不穷,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更多的国际责任,在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改革发展以及更全面、更深入地开展全球治理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学院外交学专业学子应肩负家国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响应国家号召,把在国际组织工作中奉献专长与青春作为人生和职业目标。
梁威介绍了总部位于罗马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和粮食署三个国际组织,和同学们分享了她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工作体验。梁威认为,国际组织环境有显著的多元化、国际化等特征,工作要求职员有包容性、团队合作精神,客观上要求职员要有积极提升和展示自我、勇于沟通交流、善于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品质。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梁威认为,联合国工作既有挑战性也有使命感,许多实践工作是针对孟加拉、贝宁等依旧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的国家,工作难度大。对新入职的职员以及储备人才而言,工作领域和对象的特殊性突出,需要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了解并尊重各地文化,注意各地风俗。联合国工作强调公益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只有深入到一个国家,才知道一个国家的真正贫穷是什么样子,才有做好扶贫工作的驱动力。目前在国际组织中工作的中国职员数量越来越多,中国职员在工作时不仅代表联合国,还代表国家,因此需要充分展示和维护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民素养。
就“如何进入联合国机构工作”这一问题,梁威介绍说,需要先了解机构的岗位设置,最好从专业领域入手,由国家派遣到联合国工作是非常好的途径。在语言条件方面,有意参与国际组织工作的同学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如国际语言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和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各个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禀赋等信息。
在提问环节,梁威就国际组织工作中的人际与国际沟通、工作能力提升和项目成效评价等问题做了解答。她介绍,一般而言,在国际组织工作的感受分多个层次,成就感来自于长期推动的国际扶贫项目能够如期结束并取得良好效果时,而挫败感则普遍存在于日常的工作内容、工作机遇之中。鉴于国际组织近期的发展目标,部分国际组织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与解决国家贫穷有关,而这一目标又与相关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管理效能有密切关系。梁威强调,在国际组织体系中没有所谓的铁饭碗概念,实际上国际组织的运行受限于组织经费、也极易受到组织机制和人才制度的影响。近年来在全球治理形势日渐密切的大环境下,国际组织的效能和影响力大大提升,未来将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对于同学提出的国际组织在特定国家或地区进行调研时民众是否支持的问题,梁威表示,联合国本身是一张声誉度很好的名片,一般来说工作场域民众的支持度高并且好奇心强,相对有利于调研工作的开展;如果遇到障碍,也可以邀请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进行沟通协调。有同学请教关于“女性求职和平衡家庭与工作”问题,梁威表示目前国际机构鼓励女性参与,女性职业胜任度也日渐突出,且国际组织工作劳逸结合,不会影响正常休假,可以做到工作和家庭生活的总体平衡。
梁威2013年毕业于学院外交学专业,赴法国深造后进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工作。梁威认为学院是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学生素质高,可塑性强,希望将来在国际组织中看到更多的武大学弟学妹,在国际舞台上打造鲜亮的珞珈山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