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所系学生课堂,二幅美景无限风光,三把桌椅构建课堂,四本必读书目讲述专业思潮。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网课氛围,在疫情期间,吕普生老师以自然为书,以土地为纲,从油菜花遍野的岭南到“珞樱”缤纷的武大校园,在祖国的大地上用全新的教学形式,用严谨的治学精神、用情怀满满的态度为学生们讲出了生动、接地气的田园与校园网课。
个人简介:吕普生,男,1982年6月生,湖南宜章人,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为51吃瓜副教授、珞珈青年学者,入选湖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担任湖北政治建设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兼职副研究员。出版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其中一部专著获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疫情期间,吕普生通过“立足中国大地”的田园网课和校园网课,努力开创最生动、最接地气的在线课堂。
讲一堂油菜花地里的“政治学”课
岭南山区,油菜花开得正盛。星星点点的湖塘躺在安谧的山脚下,在薄雾中构成了一幅山水画。疫情期间居住于此的吕普生老师欣赏这般景色总觉得有些惋惜,心念着由于疫情封闭在家不能返校的学生们,他心想着:为了让同学们有一个不一样的网课,要在岭南山水中上一堂课,讲一堂油菜花地里的“政治学”课。于是从中国的土地制度到西方的公共事务治理之道,从村里的门楼宗祠历史溯源到南方宗族文化,从乡村变化到乡村治理的学界观点,他以自然为书、土地为纲,在中国的大地上,讲出了最生动、接地气的田园网课。
然而,课程伊始却并非一帆风顺。为了保证在线教学效果,他需要提前几天去实地踩点。踩点时,既要确保热点信号畅通,又要找到光线充足、视野开阔的地方。因此,在岭南山区中,只见一个忙碌的背影提着凳子、搬着桌子、背着电脑包四处寻找最佳的户外网课地点。网课的地点确定之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又发现常规凳子略矮,自己会挡住电脑摄像头前的视野。为了不影响课堂直播效果,他又自制了“高脚讲台”——一张高于常规桌子的长腿书桌。
“高脚讲台”的创意只是授课形式的丰富,而实质的教学内容才是他全程倾注心血的由来之源。除了更新讲义内容、修改和充实PPT之外,他更侧重经典文献的阅读,加深同学们对政治的理解。作为主讲课程的必读书目,他详细地罗列了政治学必读书目:罗尔斯的《正义论》、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福山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等等。在讲述自由主义发展历程的时候,他还要求同学们用泛读方法阅读贡斯当的《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第三周提交一篇读书体会。对于有余力和兴趣的同学,鼓励他们进一步精读。
对于全新的教学形式,他曾解释道:“之所以采取田间移动课堂的在线教学形式,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单调的授课背景,让同学们能够得到更好的在线教学体验、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在移动式田野教学课堂中讲述政治思潮和理论的发展脉络,能够向同学们传递一种脚踏实地、胸怀社稷的治学精神,从课本研读走向自然人文环境,贴近社会、贴近民生。在湘南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中感悟理论反映的居住样态。”
绘一幅珞珈山人的“抗疫图景”
2020年3月底,吕普生老师返回武汉,但同学们仍身在各方难以团聚。为了缓解同学们的思校之情,他延续了田园网课的创意,进一步开创了校园网课。今年三月的校园多了一份恬静,少了一份烟火。但是,在“九一二”操场、在樱顶老图书馆门前,除了能观赏缤纷盛开的樱花,还能听到吕普生老师慷慨激昂的讲授课程。在难以返校的日子里,他通过这种别开生面的课堂模式,立足中国大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又面向校园,缓解学生的思校之情,他以行动向思“珈”心切的学生们传递着信念:疫情过后,必是樱花盛开,欢声笑语。
这是广大珞珈山人的抗疫信念,这也是独属于吕普生老师的“抗疫图景”。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他从未有丝毫懈怠,从教学育人到科研育人,在他的育人轨迹中,勇于担当,迎难而上一直是他向所有学生传递的主旋律。
2020年1月31日至2月13日,在疫情防控最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在自身被居家隔离时期,他仍不忘开展疫情防控研究工作,向防疫工作贡献出武大政管人的一份力量。期间,他向有关机构撰写2篇疫情防控内参。其中,2月4日提交的《大城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稳定的薄弱环节及对策建议》提出了“疫情阻击战”和“社会防控战”两个战场相互支撑的观点,提出了“为实现全覆盖目标,必须将部分专业人员和医疗物资下沉社区”的建议,主张通过减租、税费减免、五险一金补贴等方式“合理降低生产经营主体的经济成本”。这些对策建议最终转化为防控实践,在战疫后期作用逐渐凸显。
疫情期间,他还主动参与学术研讨与交流,向师门学生传递着“停课不停学”的坚定信念。他曾以“如何理解国家治理效能”为题,主讲学院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参加并点评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未名珞珈,并肩笃行·第四十四期政治学博士生学术沙龙”,在百余人的讲座分享中,他传递着来自专家学者的知识力量。
忆一段为师育人的“人生心语”
以教学育人为根本,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是吕普生老师为师育人的初心,也是使命。户外网课不仅是课堂形式的创意,更是吕普生老师了解学生兴趣,加深对同学们了解的一次机会。线上教学相遇之初,他便主动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学术话题、未来规划等,更加让同学们意外并且感动的是,他借助微信、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一对一交流,悉心指导学生的阅读、写作、未来规划等等。与同学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尽显吕普生老师的尽职与尽责。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吕普生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止于课堂上书本知识的教授,更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吕老师对同学们说,“大学不仅要学会上课,更要学会读书。博览群书同时精于钻研,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读书方式的同时,吕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开展读书报告活动,用耐心的讲解和点评做同学们读书路上的引路人,良好的习惯和视野的开拓也让同学们受益终生。
学生的培养,他从来不拘泥于自己的空间,他总是竭尽全力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有广阔的学习平台和交流空间。硕士三年的培养,在他看来,首先要培养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然后才是成才。唯有品行端正,才能走的长远。
学生张梦慧在她毕业之际,留下了这样一段话:“面对离别感觉我这三年里说了很多感谢,但还是觉得不能表达所有谢意。而此时真的要离开武汉了,内心充满了对武汉、武大和老师的不舍。研究生三年时光,吕老师您教会我如何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如何更好的为人处事以及如何摆正位置、专注自己。您是一位人品贵重、治学严谨、切实为学生着想的好老师。我会记住您的寄语和教导,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积极主动、踏实做事、认真工作……”
一脸温暖的笑容,一身青春的活力,一颗纯良的爱心,一股十足的干劲,这是吕普生老师的真实写照。从教书到育人,从成人到成才,吕老师的田园网课和校园网课使教育之爱在疫情严峻之时接力着奋进和责任,这些在课堂旋律中闪现的场景感染着我们潜心学习、捍卫真理、坚守责任、相信未来。
在这信息复杂多元、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里,致学于师门,吕老师展现给我们的是知识分子最淳朴的学术品格;教育着我们敬畏真善美所象征的永恒追求;传递给我们的是脚踏实地、胸怀社稷的治学精神。吕老师让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我们,为前行的我们指明了行进的方向。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正是吕老师最真实的写照。能者为师,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冰壶玉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