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谢韬教授做客201905期珞珈国际问题论坛(图文)
发布时间:2019/06/13 14:47:20来源: 浏览次数:

2019年6月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来访,51吃瓜梁涛书记与谢韬教授亲切会谈,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国际关系学系的部分老师参与会见,双方就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科学研究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希望尽快开展积极务实的合作交流。

随后,谢韬教授做客“珞珈国际问题论坛”,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中美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影响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结构性因素》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国际关系学系冯存万老师主持,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储建国教授、国际关系学系阮建平教授、刘早荣老师、邢瑞磊老师及相关专业师生参与了讲座。

1.jpg

谢韬教授认为,当前中美关系的急转直下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贸易摩擦增加,2018年7月6日开始,美国陆续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2019年5月10日起,又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众议院通过所谓“2019年台湾保证法”,重申美国对待台湾地区军售、贸易、互动等原则,但不具有行政约束力。在外交战略方面,2017年底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2018年初发布的国防战略报告,分别定义中国为“修正主义大国”和“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副总统彭斯于2018年10月4日在哈德逊研究所发表讲话,被广泛认为是美国对华冷战的宣言。根据如上事实,谢韬教授指出,当前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如国务院政策规划司司长斯金纳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是文明的冲突,比如斯金纳于4月末在华盛顿论坛上宣称,国务卿蓬佩奥的团队正基于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与一个真正不同的文明作战”的理念,制定对华战略;斯金纳认为,苏联和“冷战”在某种程度上是“西方家庭内部的斗争”,但中国是独特的挑战,因为当前中国的制度不是西方哲学和历史的产物,美国首次面对的是与一个“非高加索人”人种的强烈竞争。因此,在以斯金纳为代表的部分美国官员看来,中美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传统的战略竞争,而是涉及种族和文明的竞争,属于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

针对当前中美关系急转直下的客观现实,谢韬教授提出若干问题,其中包括当前中美关系恶化是否是特朗普总统意气用事的结果?美国是否将恶化中美关系作为贸易谈判的筹码?中美之间是否无法避免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

在逐项解析如上问题的过程中,谢韬教授指出,特朗普执政并非中美关系急剧下滑的根源。中美关系也并非在特朗普上台后才开始恶化。早在2015年左右,一些一直对华友好的“中国通”开始撰文批评中国,其中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兰普顿的讲话《处于临界点的中美关系》具有警示作用。而白邦瑞于2015年出版的《百年马拉松》更是让中国威胁论在美国成为时尚。

2.jpg

谢韬教授进一步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源及机理,认为商业、宗教和民主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三大传统。将近两个半世纪以来,美国对华贸易一直存在逆差,并且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迅速增加,2018年则达到创纪录的4000多亿美元;在宗教因素的作用下,美国国会和NGO无视中国政府在宗教事务领域的工作及成效;在民主观念的驱动下,美国试图把中国改变为一个类似美国的自由民主国家,成为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的一员,但前提是不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总体来看,美国如若从上述三个传统方面实现对华外交战略,就必须与中国保持接触。

谢韬教授指出,中美双方在经贸问题上仍存在巨大的观念分歧。根据《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既事关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更事关世界繁荣与稳定。但在美国决策者眼中,经贸往来只是纷繁复杂的中美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不一定总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另外,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经贸关系的受益者是广泛分布的(以消费者为主体),其受害者则是集中分布(包括具体的行业和群体,如纺织业和钢铁业)。在美国的政治体制下,往往是后者的政治影响更大。当前,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正在破坏“压舱石”,让“推进器”变为减速器。从人文交流的角度分析中美关系,谢韬教授认为中美人文交流源远流长,包括教育、科技、文化、青年、体育等九个方面。从2019年开始,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开始从各方面对中美人文交流加以限制,包括吊销中国学者的签证、要求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终止与中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等等。据此,谢韬教授认为,当前中美关系已经进入一个以对抗为显著特征的新时期,双边关系具体表现为合作越来越少、美国不再按照国际规则与中国竞争、两国在经贸和人文方面保持广泛而深入的联系、美国尚未正式采取冷战时期的遏制政策,等等。在这一新形势之下,美国精英对华的威胁感知来源也呈现多样化态势,首先,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实力削弱,而中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让美国精英担心中国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其次,随着中国外交更加积极有为,中国政府在一些国际场合的表态(如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和东盟安全会议)让美国官员感到中国“咄咄逼人”。再次,中国近年来所推出的外交举措如一带一路、亚投行、亚信峰会、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等倡议和行为让美国觉得中国在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

3.jpg

谢韬教授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国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的挑战。从美国建国以来,基于种族和民主而形成的“白人至上”和“民主至上”一直是美国国家认同的两大核心。而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国家认同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即维护和提升全球霸权。简而言之,美国国家认同就是白人至上、民主至上、美国至上。然而中国崛起被认为对美国国家认同构成了威胁:非白人的中华民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和军事实力很可能超过美国。国际领导地位不仅仅是强权,还需要合法性和权威性。作为成长型国家,中国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而理性地面对同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首先,中国可学习并借鉴美国的外交经验,通过发展而带动世界上其他国家致富(broadly shared prosperity);其次,中国需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组织以促进国际合作,同时增强实力的合法性;再次,中国应提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价值观(uniquely Chinese but universally appealing);最后,中国应坚持全面深化政治经济改革,确保“打铁还需自身硬”。

4.jpg

在问答环节,谢韬教授回答了在场师生的若干问题,进一步阐述了关于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观点,如美国从2008年开始出现相对衰落,并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美国政治出现“家族化”倾向,这是民主政治存在衰败的表现;在新时期美国加速从“例外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化,其“退群”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排异”现象;中国的潜在实力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外交应注重方式与方法,避免操之过急。

冯存万老师简短总结了谢韬教授的讲座,认为讲座角度新颖、视野宏大,内涵丰富,论据有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认知中美关系的实质及未来趋势。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Copyright ©2011-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51吃瓜(vip在线)No.1地址:51吃瓜鄂ICP备05003330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