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术活动
    “政治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第二十七期简报(图文)
    发布时间:2015/03/27 10:09:16来源: 浏览次数:

    2015年3月26日晚7点,我院政治学博士研究生第二十七期学术沙龙在学院317教室顺利举行。本期学术沙龙的主题是“中国网络政治空间的治理研究”。主讲人为邹旭怡博士,特邀点评嘉宾为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叶娟丽教授,参加沙龙的有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行政管理和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闫明明博士主持了本次沙龙。

    互联网进入中国的二十余年间,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改变着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邹旭怡博士基于对现实政治现象的观察和对“国家—社会”关系理论、治理理论的探究兴趣,选取“中国网络政治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治理理论,利用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分析了当代中国网络政治空间的功能、权力关系状况,以及政府和社会在其中分别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其存在的问题,从合作共治角度提出治理方案。

    本论文的四个部分分别是对四个层层递进问题的回答:一是,如何界定网络政治空间,基于此构筑出后文的解释变量和理论框架。二是,当前中国网络政治空间呈现出怎样的状态。基于web1.0到web2.0的发展对网络政治空间的分类,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分析,邹旭怡博士得出网络政治空间存在意见极化、网民表达碎片化的状况,话语权在网民中分布不均衡,与理想的秩序相比,目前的网络政治空间是失序的,可能对网民的言论权利产生相对剥夺,给现实的社会稳定和政治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三是,基于网络这一新的行动场域所表现出的失序和失衡状态,政府的实际应对措施。由于网络政治空间在中国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现象,在此方面的制度建设尚不健全,传统的社会控制方式延续到对网络政治空间的约束上,阻碍了政府引导失序状态转向正轨;但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学习通过新媒体发挥自己的作用。四是,如何更好发挥政府在引领网络政治空间上的作用,如何更好加入社会力量在网络秩序上的影响。基于这样的考量,回到国家—社会关系的分析角度上来,提出了合作共治的网络空间治理路径选择。

    图片1.jpg

    (沙龙现场)

    在沙龙的互动环节,与会同学围绕文章的研究方法、逻辑结构、衡量标准、语言表达等方面展开了细致的讨论,为论文的修改提供了诸多建议。大家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何为“秩序”、何为“失序”的标准讨论上,认为不能因为网络出现乱象即是“失序”的表现,也不能认为政府和社会共同治理就必然走向“秩序”,而是应该有客观的标准,如某两个变量所组成的一对关系中,出现强弱不对等或不均衡的状态即可认为是失衡或者失序。此外,还有同学就网络政治空间的分类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即分别以媒体自由程度和政府规制程度分四象限进行分析等。这些的建议为主讲人的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点评环节,叶娟丽教授主要从评判论文优劣的五个标准分析了邹旭怡博士这篇论文的长处和有待改进的方面。在选题上,叶老师充分肯定了这篇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但应注意整篇文章的写作需要紧紧围绕这个主题,不可使人有游离感;在逻辑结构上,文章四部分能做到层层递进,言之成理,然尚需加强第一部分对于理论的构建;在结论上,由于不同的人群在网络政治空间中所关注的论题并不相同,但政府的立场往往是一致的,因此结论应是相对的,不可是绝对的;在学术规范上,应注意尽量避免使用转引文献,在这一点上师承下来的优秀传统在我院学生中有很好的体现;在案例上,邹旭怡博士所运用的新的技术手段和案例交叉检证都有很强的说服力,这一点非常值得研究生学习。

    本次论坛不仅有知识和技术上的交流,而且通过对邹旭怡博士所运用方法的学习,特别是叶娟丽教授对本篇文章的总结和评论,在座博士、硕士研究生在论文选题、写作上受益匪浅。

    下期沙龙预告:“日本自民党的政党自律——基于文化、制度和过程的分析”,主讲人为:栾欣超博士,时间定在四月下旬。敬请关注!

    (闫明明 供稿;朱明明 摄影)

    Copyright ©2011-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51吃瓜(vip在线)No.1地址:51吃瓜鄂ICP备05003330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021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