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欣)2019年9月—11月,学院党委举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辅导报告会。9月26日,学院党委邀请到我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储建国教授主讲“大历史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月7日,学院党委邀请刘伟教授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题进行了专题讲授。学院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教职工党员、离退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全体学生党支部书记等参加报告会,学院党委书记梁涛主持报告。
在系列辅导报告中,教授们以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严密的逻辑层层深入,娓娓道来,既有全局视野、历史纵深,又有鲜活事例、翔实数据,更有深邃思考。9月26日,储建国教授围绕“大历史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复兴、转型、特色、超越”为关键词,博古通今、融汇中西,分别从古代的视角、发展中国家的视角、苏联和西方世界的视角来进行古今中外大比较,在比较中引导师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逻辑。
储建国教授认为,要在古今的比较中理解“复兴”。他谈到:“中国古代取得的这些伟大成就不只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传承。尤其是古代科技发明中的创新精神,古代经济制度中的公私混合精神,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选贤任能和分工协调精神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汲取的优秀传统资源。”同时,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面对西方所谓现代文明的冲击而进行的一次历史性的大转型。要在跟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中理解“转型”。
什么是中国奇迹的体制根源?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走出苏联模式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点就是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这就是中国奇迹的体制根源所在。如何理解超越?同时,他认为中国超越西方的第一期拐点已经到来,那就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国和最大的贸易国;到本世纪中叶,将会迎来第二期拐点,那就是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发达国家中心地带;到本世纪末,将会迎来第三期拐点,那就是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文明的领导者。最后,他在深刻剖析了西方资本主义特点的基础上,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逻辑就是“政府和市场相得益彰,政党和人民有机结合”。
在11月7日的第二次主题教育辅导报告中,刘伟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主题娓娓道来。报告伊始,刘伟教授在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他援引了中央党校李海青教授《砥砺前行——引领民族复兴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一书中的相关观点并谈到,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具有对伟大使命的明确认知和自觉担当、对历史规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遵循、对指导思想的极度重视与发展创新、对人民群众的价值承诺与利益关切、对民主集中制的制度要求与组织构建、对党性修养的高度强调与典范示范等六大特点,他认为,以上六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刘伟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能,主要体现在持续执掌政权、创造治理绩效、获得民众持续支持以及不断的自我变革四个方面。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持续执掌政权?刘伟教授从党指挥枪、党管媒体和党管政法等几个方面娓娓道来:党指挥枪,即把安全问题握在手里;党管媒体即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国内秩序靠政法,因此需要党管政法。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创造治理绩效?刘伟教授推荐了学界专家学者的十余篇相关著作和文章,包括从理想主义走向经验/现实主义、立足中国经验而总结形成并不断创新的一套科学理论、组织网络与体系协同/合成、规划体制、从政策试点到政策的全国性创新、基于国家治理危机的适应性调整、基于社会压力与需求的回应性调整、基于社会压力与需求的回应性调整、中国共产党的精英更替:选贤任能机制等方面。
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获得民众的持续支持?刘伟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增强了国家实力,改善了民众生活;在有效性中不断积累政治合法性;以及中国共产党日益增强的自我规范、选贤任能的精英更替、中国社会的互构、与中国传统的接续。此外,获得民众支持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历史的刻写、对自身的理论构建以及宣传方式上的创新密不可分。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不断创新发展?刘伟教授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理性精神、问题导向、群路线、激励机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坚定理想信念,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珞珈开讲”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上一堂课”活动。我院储建国教授、刘伟教授、阮建平教授作为学校开讲特邀专家学者,将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三个为什么”,分阶段、分层次为全校各级单位和师生讲述中国复兴的奥秘、中国故事的精彩所在和中国自信的支点所在。